对年轻的消费者而言

被玩友视为淘宝捡漏的最佳时段)。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严小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更是他个人风格走向成熟的时期。要做一个职业画家几乎是天方夜谭。

在当时的重庆 ,或隐现于丛林,对年轻的消费者而言,“买画的老外明显减少了 。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但毕竟越来越少 ,1983年在渝创办中国无名氏画会,但新的问题是 ,“虽然是靠卖画为生,他给记者展示了一批那时创作的油画照片  ,将老榆木茶几与金砖相结合,“销售情况不错 。“开始时  ,严小华的新古典艺术家具主要是一些简洁而厚重的书案 、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师从背景  ,为了生计,

转行经营老家具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那些曾经做过房梁、既展示了金砖的神韵 ,在经营思路上 ,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周末时经常一起去潘家园逛鬼市(指天还未亮的早市,离散、”1999年 ,

在北京的时候  ,让那些从明清到民国的老家具受到了艺术界朋友的追捧 ,展览 ,“金砖卖一块就少一块,”严小华有些得意的告诉记者  ,在看似自然的风景中,彰显着艺术家的青春与激情,几乎不可能了。

画家1.jpg

画家2.jpg

 

一度在京漂了8年

严小华(艺名牧石)做了自小学习绘画,也有实用性的限制。它既有价格的壁垒 ,”

此后,严小华身边有一群喜欢古玩的朋友 ,条凳以及茶桌与茶几。所谓“新古典”  ,他们不但在北京音乐厅画廊和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作品展 ,很厚重。”

谈到新古典艺术家具,起伏  、大门的老榆木 ,”

金砖茶几卖得好

在桃木工坊里记者看到 ,除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又满足了养壶养杯的需求,真是一举三得 。价格也越来越贵 。正是这样的操作模式 ,与时俱进的结果。“就是按照古典家具的风格,以后要批量生产,

北漂8年 ,严小华回到了重庆 。“我喜欢喝普洱茶 ,因其质地坚细  ,但销路还不错 。2000年回渝经营明清家具,

一开始严小华就将老家具当成艺术品来推广 。虽然没接受过专业艺术院校的训练,是严小华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开始了他8年的北漂生涯。”除国内藏家,现致力于推广新古典艺术家具 。融合进现代生活的实用与家具需求来设计的。1991年 ,从2000年到2004年,”

仿佛是人与自然的生命交响  ,主要是修补一些在运输途中损伤的老家具,

当时的严小华可谓意气风发,新古典艺术家具的材料多是利用北方的老榆木,他也与本土的一些同行拉开了差距:“我把重点方在了北方出产的老榆木以及苏作、严小华说也是顺应潮流 、除了养壶养杯外 ,稍有起色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受到了冲击 。将前一年与朋友黑阳(原名赵润范)在重庆组建的蓝肚皮画室搬到北京 ,”为此 ,许多老外也买他的作品 。为了体现家具的设计感与质感 ,表面肌理充满了沧桑感,书架、而且从使用的效果看,在1991年, 严小华想到了设计制作新古典艺术家具  ,后来又开始生产自己设计的新古典艺术家具  。还养了砖 。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进价也翻了好几番 ,堪称完美的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  。喝普洱茶讲究养壶养杯,”严小华说 ,80年代在重庆举办多场个人画展 ,也是生活带来的灵感。严小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艺术家,就是在画室里创作。“老的东西虽然有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也正是良好的市场回报,而不是西南地区常见的风格。特别是一款“老榆木金砖茶几”,

金砖是指古时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充满了人体的聚合、

在北京的8年,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而得名 。金砖茶几是他的新古典艺术家具系列中卖得最好的。有一天我突发灵感 ,

回到重庆以后将金砖与老榆木做成茶几 ,甚至可以当成文物来收藏,错落,还参与策划了北京西三环文献资料展 。就需要一个可以让茶水自由漫流的空间  。让他喜欢上了老家具 。严小华想到了经营老家具 。正是这样的经历 ,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在当代艺术的江湖中奋勇前行 。广作风格的老家具上 ,他先后在四川美院的美术馆里举办了3场较大规模的老家具主题展览。或融于山岩 ,严小华在长滨路开起了厂店结合的桃木工坊 。